中国药事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主办的全国性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宣传党的医药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宣传贯彻《药品管理法》及其配套法规;研究药品监督管理的理论,交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经验,探讨药品质控方法和临床合理用药;介绍国外药事管理信息,以促进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药学事业。


2025年医务人员职称晋升新捷径:健康科普文章发表全攻略

时间:2025-09-18 11:32:43

在当下日益完善且竞争激烈的职称评审体系中,健康科普早已告别了以往“可有可无”的边缘地位,摇身一变成为众多医务人员冲击高级职称的关键筹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高效且合规地发表一篇健康科普文章,并让它切实为职称晋升增添助力、加分添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一份实用且详尽的“全流程攻略”。

01 政策先行

近几年,多省纷纷出台明确政策,将健康科普成果纳入职称评审的考量范围。这意味着,医务人员若能在健康科普文章的撰写与发表上表现出色,不仅能够有效传播科学、正确的健康理念,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还能实实在在地提升自身在职称晋升中的竞争力,为职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平台发表的文章都能作为职称评审的有效依据。在多数地区,对于发表平台有着严格的要求:

  • 必须是省级以上或者权威机构认可的平台,这些平台通常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能够保证科普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 最好具备正式刊号或报纸出版信息,这是衡量文章发表正规性的重要指标。

  • 部分地方甚至明确要求提供检索或发表证明,以进一步证实文章的真实性和发表情况。

所以,医务人员在选择发表平台之前,一定要仔细对照当地的相关文件要求,避免出现文章已经发表,却因不符合评审标准而无法使用的情况,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02 投稿路径

①期刊

医学类科普期刊是医务人员投稿发表健康科普文章的常见渠道之一。《2024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普卷)》收录了17本相关期刊,这些期刊根据其影响力、权威性等因素,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和普通期刊三个档次。需要注意的是,每年该目录都会进行调整和更新,因此医务人员在投稿前一定要确认最新版本,防止因目录变动而导致投稿“白忙一场”,错失发表机会。

例如《健康必读》《健康向导》《祝您健康》《家庭医药》等期刊,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比较适合有职称晋升需求的医务人员投稿。

②报纸

  • 国家级报刊:像《健康报》这样的国家级报刊,具有极高的权威度和广泛的影响力。然而,其大多采取约稿制,普通医务人员想要成功投稿的难度较大。而且,这类报刊在选题和作者方面往往更倾向于三甲医院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作者,对投稿文章的质量和专业性要求较高。

  • 省级报纸:省级报纸如《大众健康报》等,其权威性同样不容小觑,但投稿门槛相对更为友好。对于大多数基层或市级医院的医务人员来说,是一个较为合适的投稿选择,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科普作品、提升知名度的平台。

③科普大赛

部分科普竞赛的获奖作品能够直接作为职称评审的佐证材料,但前提是必须要有获奖证书,并且能够在相关官网查询到获奖信息,以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

此外,在正规健康类平台发表的文章,虽然可以扩大文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但是否能够计入职称评审材料,还需要结合本地政策进行确认。不同地区对于科普成果的认定标准和要求可能存在差异,医务人员需要提前了解清楚,避免因政策不熟悉而影响职称晋升。

03 选题思路

①抓住热点

疫情、慢病管理、心理健康、老龄化问题等,这些都是当前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点主题。选择这些主题进行科普文章创作,既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可读性,又具备时效性,能够及时为公众提供所需的健康知识和指导。

②面向人群

围绕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来撰写文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这些人群在健康方面有着特殊的需求和关注点,相关的科普内容更容易获得他们的关注和认可。例如,撰写关于孕期营养误区、老年人跌倒防护等方面的文章,能够为这些特定人群提供切实有用的健康建议。

③来源于临床

医务人员可以直接从门诊提问或典型病例中获取选题灵感。比如,在门诊过程中,患者常常会问“痤疮能不能挤?”这样的问题,这完全可以成为一篇专门科普文章的选题,通过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为更多有类似困扰的人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建议。

④纠正误区

“多吃水果不会得糖尿病”“减肥只要少吃就行”……这些流传甚广的说法,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容易误导公众。而科普文章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澄清这些误区,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因此,这类选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⑤结合节气节日

结合冬季养生、三伏天防中暑、端午节饮食健康小贴士等节气节日进行选题,这些时令切口往往自带流量。因为人们在特定的节气和节日期间,对相关的健康知识和养生方法有着更高的关注度和需求,此时推出相关的科普文章,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文章的传播效果。

04 写作技巧

①少用术语,多讲故事

在撰写科普文章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生僻的术语。例如,不要直接写“血糖生成指数”,可以换成“这类食物升糖快”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果必须使用一些专业词汇,一定要在文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确保读者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

②逻辑清晰,结构简洁

常用的“三段式”结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即引言(为什么写)、主体(怎么做)、结论(怎么用)。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目的,引起读者的兴趣;主体部分是文章的核心,要详细阐述科普内容,提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结论部分则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记住文章的核心要点。

③数据有出处

在引用流行病学数据或相关指南时,一定要注明来源。这不仅体现了文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还能避免被质疑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也能够根据出处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相关知识。

④互动感

文章结尾可以抛出一个问题,例如“你身边有没有被健康谣言坑过的人?”引导读者留言互动。这种互动方式能够增强读者与文章之间的联系,提升文章的传播效果,同时也能够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反馈,为后续的科普创作提供参考。

⑤标题有吸引力

一个有吸引力的标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文章的点击率和阅读量。可以尝试用提问、悬念或数据等方式来拟定标题,例如:

  • 《90%的人都吃错了早餐,你中招了吗?》

  • 《孩子反复咳嗽,是感冒还是哮喘?》

05 时间规划

职称评审时间通常比较紧张,而健康科普文章的审稿周期又不短。因此,医务人员最好提前半年开始准备,优先考虑在省级期刊上发表文章或者参加省级以上的科普大赛。这样既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选题、撰写和修改文章,又能够提高文章发表或获奖的成功率。

在投稿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一稿一投”的原则,即一篇稿件只能投递给一个期刊或平台。如果同时向多个期刊投稿,一旦被发现,可能会被多个期刊拉黑,影响自己的学术声誉和未来的投稿机会。